三百多年前,一把無名火把福州府火藥庫內庫存的五十萬斤火藥燒個精光。

於是一位福建來的師爺,為了開採火藥所需的原料--硫磺,風塵僕僕的來到了台灣,
這位旅人將他的一路見聞,寫成了《裨海紀遊》。
這篇遊記,成了如今研究三百年前台灣西部沿海概況,
最具體也最重要的著作。

這位師爺名叫郁永河,字滄浪,浙江杭州府的附郭仁和縣人,
但是關於這位作者的紀錄實在太少,
只能從所存不多的一些方志、筆記,
以及《裨海紀遊》這本書中稍微推敲出他的生平。

這本書忠實的紀錄了當時台灣的現況,台中附近是
「野番常伏林中射鹿,見人則矢鏃立至」,
代表當時台灣西部仍是梅花鹿的天堂,原住民與自然共存的情景,
而目的地淡水附近是「人至則病,病則死」的瘴癘之地,
與如今的熱鬧繁華相比,實在別有一番趣味。

對於當時的風俗也有很詳實的紀錄,例如

「市中用財,獨尚番錢。番錢者,紅毛人所鑄銀幣也...
    台人非此不用,有以庫帑予之,每蹙額不顧」,

這句的白話文是這樣的:

「市集用的貨幣,番錢最受重視,
    番錢是荷蘭人所鑄造的銀幣,
    台灣人非此種貨幣不用,若以清朝的官銀交易,
    還會皺眉而不想要。」

這段話便很有趣的反映出當時台灣的市集交易,
主要貨幣還是以荷蘭銀幣為主,
當時台灣已納入在清朝的版圖之下,
但使用清朝的官銀做交易卻不受歡迎,
實在值得讓人玩味。

另外,台灣錢掩腳目的情景,也並非今日才有,三百多年前的古代便有如此的情況,
例如文中有一段,「屠兒牧豎,腰纏常數十金」,
意指路上的屠夫與牧童,都可腰纏數十金,可見當時台灣富庶的景況。

這是一本特別的遊記,透過一位旅人的眼,
穿越三百年的時空,發現一個不一樣的台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篇也是拿來換提早假用,嘖嘖
阿兵哥為了放假真的可以不擇手段阿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rd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